河南工业大学教授孙中叶在河南省郑州市粮食局、郑州市粮油食品行业协会、经济学会联合主办的“五大发展理念下我国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专题讲座上表示,粮食生产具有周期性,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照搬工业模式。
目前,需求结构的变化使得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由“吃饱、吃好”转向“吃得健康、吃得正宗、吃得有趣”。孙中叶说,从品种结构看,普通粮食品种的产品消费比较稳定,专用性粮食品种、绿色区域性品牌附加值高的产品需求日益旺盛,近年趋势十分明显。而供给模式的演进就是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粮食安全新战略,适当扩大进口粮源供给形式和产品的多元化,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
孙中叶表示,粮食在大农业中具有“供需”的两面性,农业的主要功能是生产农产品、制造工业原料、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主要处于供给侧,而粮食是农业连接市场的最关键的产品,又是市场的需求产品,是兼顾供给和需求两端的产品。因此,粮食问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
当下很多关于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放在了工业经济框架下,孙中叶认为,这本身就陷入了一个误区,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照搬工业模式。粮食的生产具有周期性,决定了它不可能采用工业流水线模式的连续生产。“因此,基于粮食具有商品和公共品双重属性,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孙中叶说。
以往的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是为解决供给不足,现在则更注重质量;以往主要关注生产结构,现在更注重农业产业、技术和经营结构。孙中叶认为,过去的改革主要着眼于生产力范畴,现在更注重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孙中叶同时建议,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在长远,转型阵痛难免。对于“去库存”,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的承受能力调整政策,“去政策”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在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的同时,把保护农民利益作为一个原则,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办法。